蘿北縣人民政府關于印發蘿北縣縣域商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(2023—2025年)的通知
蘿政發〔2024〕5號
蘿北縣人民政府
關于印發蘿北縣縣域商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(2023—2025年)的通知
各鄉(鎮)人民政府,縣政府直屬各單位,各社區管委會,駐蘿中省直各單位:
現將《蘿北縣縣域商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印發給你們,請認真遵照執行。
蘿北縣人民政府
2024年2月29日
蘿北縣縣域商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
(2023—2025年)
一、指導思想
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立足新發展階段,完整、準確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,學習運用“千萬工程”經驗做法,堅持市場化原則,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,以供應鏈、連鎖化、標準化為方向,進一步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市場傾斜,加快補齊農村商業設施短板,健全縣鄉村物流配送體系,引導商貿流通企業轉型升級,推動縣域商業高質量發展。
二、工作目標
建立縣域統籌,以縣城為中心、鄉鎮為重點、村為基礎的農村商業體系。到2025年,升級改造縣級物流配送中心、鄉鎮商貿中心(大中型超市、集貿市場)和農村便民商店,達到省級縣域商業體系建設“基本型”及以上功能,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。工業品下鄉、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進一步暢通,農民增收和消費提質實現良性循環,全縣綠色、有機農產品認證面積力爭達到45萬畝,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5%以上。培育一批農村創業創新優秀帶頭人,引導各類人才返鄉入鄉創業創新,聚焦鄉村產業發展,更好滿足鄉村產業振興和農村居民生產生活需求。
三、重點任務
(一)完善縣域商業網絡設施和業態
1.增強縣城商業輻射能力。在省、市相關部門指導下,科學編制國土空間規劃,根據實際情況和相關規范統籌優化商業空間布局。鼓勵縣城購物中心、大型商超向鄉鎮延伸服務,布局前置倉、物流倉儲等設施,完善家電、家具家裝等商品營銷、回收和維修網絡。構建商業服務完善的社區生活圈,加強對鄉村商業發展的帶動,促進一體化發展。(縣自然資源局、縣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)
2.提高鄉鎮商業集聚效應。進一步開展縣域商業建設行動,升級改造鄉鎮商貿中心、大中型超市、集貿市場等,完善冷藏、加工、配送等設施,拓展餐飲、休閑、娛樂等消費新業態新場景,打造鄉鎮商業集聚區。傳承地域特色和傳統習俗,積極推薦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村鎮,強化農村市場綜合治理,更好地滿足農村居民日常購物、社交等需求,持續實施縣域流通服務網絡建設提升行動,探索縣鄉村一體推進工作機制,合力建設縣域流通服務網絡,因地制宜利用現有商場、門店、土地、倉庫等資源,發展縣城配送中心,鄉鎮綜合超市、農村綜合服務社,提升服務網絡覆蓋面和服務功能。(縣商務局、縣工業信息科技局、縣農業農村局、縣文體廣電和旅游局、縣市場監管局、縣供銷聯社、各鄉鎮按職責分工負責)
3.提升村級商業便民服務水平。加強郵政、供銷、電商、快遞、益農信息社等資源協作,推動村級站點設施共建、服務共享,豐富日用消費品、農資、郵政、快遞等服務,實現“一點多能、一網多用”,提高農村商業網點便民服務水平和可持續運營能力。發揮大型連鎖企業資金和渠道優勢,鼓勵供應鏈下沉農村,提升農村便民商店消費環境,拓展多元化零售業務。(縣農業農村局、縣商務局、縣供銷聯社、縣郵政公司、各鄉鎮按職責分工負責)
(二)發展農村物流共同配送
1.加強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。進一步落實《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若干措施》,升級改造縣級物流配送中心、鄉鎮快遞物流站點,整合村郵站、農村商超、客運站點、基層供銷社等資源,根據實際需要,鼓勵有條件的站點配備自動分揀線、立體貨架、新能源配送車、智能取件終端等設施設備,提高物流配送效率,提升服務能力。(縣交通運輸局、縣發展和改革局、縣供銷聯社、縣郵政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)
2.加強農村物流資源整合。鼓勵郵政、供銷、快遞、商貿流通等主體市場化合作,整合各類物流資源,在電商快遞基礎上,疊加日用消費品、農資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等雙向配送服務,實現風險共擔、利益共享,降低物流成本。鼓勵發展“多站合一”的鄉鎮客貨郵綜合服務站和“一點多能”的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。(縣交通運輸局、縣商務局、縣供銷聯社、縣郵政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)
3.積極發展即時零售、社區團購等。鼓勵大型商貿流通企業依托自建物流、第三方物流體系,對接本地商超、便利店等商業零售網點,精準匹配周邊消費訂單需求,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到家服務。(縣商務局、縣郵政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)
(三)推動縣域流通企業轉型升級
1.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。針對農村中小流通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本高、周期長等問題,依托已有平臺資源,提升區域數字化服務水平,為企業提供成本低、實用性強的數字化,推動數字應用從銷售前端向采購、庫存、配送等全過程延伸,加快線上線下融合。(縣工業信息科技局、縣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)
2.加強企業供應鏈建設。以數字化、連鎖化改造和跨界融合為手段,支持郵政、供銷、傳統商貿流通企業從傳統商品批發、零售向上下游一體的供應鏈管理服務平臺轉變,增強對縣域商業發展的引領帶動作用。鼓勵大型流通企業下沉供應鏈,推廣新型交易模式,為農村便民商店、個體商戶提供集中采購、銷售分析、店面設計、庫存管理等服務,提升農村實體店鋪的經營水平和抗風險能力。(縣商務局、縣工業信息科技局、縣供銷社、縣郵政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)
3.培育縣域龍頭流通企業。鼓勵有實力、有信譽的商貿流通企業綜合運用大數據、云計算、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,創新商業模式,提高經營質量和效益。加大土地等政策扶持力度,落實好現行稅收優惠政策,培育一批輻射面廣、帶動力強的縣域龍頭流通企業。(縣商務局、縣工業信息科技局、縣財政局、縣稅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)
4.發揮農村商業帶頭人作用。充分發揮縣域大型經銷商、代理商等渠道優勢,支持進行市場化整合協作,加強物流分撥中心、前置倉等設施建設改造,為區域內商貿流通企業、便民商店、農民合作社等提供統一采購、統一倉儲、統一配送等服務,建立適合縣域發展水平的消費品、農資流通網絡。(縣商務局、縣供銷聯社、縣郵政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)
(四)豐富農村消費市場
1.加大優質商品投放力度。依法依規開展消費數據分析應用,引導生產廠商為農村市場生產投放更多適銷對路的商品。鼓勵開展新能源汽車、綠色智能家電、家具家裝等下鄉活動,促進農村大宗商品消費更新換代。鼓勵組成縣域零售商采購聯盟,集中向生產廠家、品牌供應商采購商品,解決中小企業進貨渠道混亂、議價能力弱等問題,提高商品品質,降低采購成本。(縣工業信息科技局、縣商務局按職責分工負責)
2.加快發展農村生活服務。結合鄉鎮商業設施改造,引導餐飲、親子、娛樂、維修等服務業態聚集,促進家政服務發展。鼓勵文化和旅游資源豐富的農村地區,依托鄉村旅游重點村鎮、鄉村旅游集聚區和休閑露營地,打造鄉村旅游、休閑農業、農家樂、自駕游等精品線路,吸引城鎮居民下鄉消費。繼續實施鄉村休閑旅游發展,推介一批中國美麗休閑鄉村,培育和打造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、中國美麗休閑鄉村。加強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傳承,推進優秀農耕文化社會宣傳,促進品牌打造、農文旅融合發展。(縣商務局、縣文體廣電和旅游局、縣農業農村局、各鄉鎮按職責分工負責)
(五)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
1.大力發展農村直播電商。啟用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,完善場地和設備。利用縣域電商直播基地,借助第三方直播平臺,整合各類資源,大力扶持農產品電商企業,增強電商技能實訓、品牌培育、宣傳推廣等服務能力。持續發揮“小康龍江”電商平臺優勢,加大品牌整合、產品展示力度。(縣商務局、縣農業農村局、縣供銷聯社按職責分工負責)
2.培育“土特產”電商品牌。深化“數商興農”,引導更多本地企業、合作社拓展電商銷售業務,打造農特產品網絡品牌,實現線上線下聯動,進一步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。鼓勵電商平臺、直播團隊充分挖掘農村“土特產”資源,為農業生產企業、農民合作社等提供產品設計、視頻拍攝、文案策劃、品牌推廣等服務。培育一批“小而美”的農村電商特色品牌,變“流量”為“銷量”,拓寬農產品上行渠道。(縣商務局、縣供銷聯社按職責分工負責)
3.鼓勵農村電商創業就業。加強與全國及本地直播平臺的合作,面向返鄉大學生、農民工、退役軍人等開展直播帶頭人技能培訓,積極對接具有資質的職業技能培訓學校,不斷開展培育電商直播人才等活動,提升直播帶貨技能,激發農村直播電商創業就業熱潮。舉辦多種形式的電商比賽,促進相互學習交流,提升農村直播營銷水平。(縣商務局、縣農業農村局、縣供銷聯社、各鄉鎮按職責分工負責)
(六)提升優質農產品供給水平
1.提高農產品供給質量。發揮流通對生產的先導性作用,加強農商互聯,推動農業生產圍繞市場需求,優化品種結構和產業布局,提升規模化、標準化和信息化水平。加快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,抓好特色農產品優勢區。培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,統籌推進農業生產和農產品“三品一標”,培育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,全面推行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,加強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機構能力建設,擴大綠色、有機、地理標志和名特優新農產品規模。(縣農業農村局、各鄉鎮按職責分工負責)
2.增強農產品商品化處理能力。支持商貿、電商、農產品流通等企業向生產環節延伸產業鏈,建設產地集配中心等流通基礎設施。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,支持農產品生產集聚鄉鎮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發展農產品初加工。配備農產品分級、加工、倉儲、包裝、冷鏈等商品化處理設施設備,增強農產品錯峰上市和商品化處理能力,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農村、留給農民。(縣農業農村局、縣工業信息科技局、縣商務局、各鄉鎮按職責分工負責)
3.加快打造農業品牌。以“1141”農業品牌體系為引領,實施品牌農業建設“五大工程”。發揮“小康龍江”及其他省內外電商平臺、商超等線上線下營銷網絡優勢,加強特色優質農產品宣傳推廣,擴大提升我縣“黑土優品”“小康龍江”等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。(縣農業農村局、縣商務局、縣供銷聯社、各鄉鎮按職責分工負責)
(七)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
1.健全農產品流通網絡。積極爭取冷鏈物流建設項目,促進冷鏈物流與相關產業深度融合、集群發展。依托農產品主產地、主銷地、集散地,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等各類零售終端升級改造,進一步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。加強農產品流通保供體系建設,提高民生保障和應急保供能力。(縣農業農村局、縣商務局、縣供銷聯社、縣發展和改革局按職責分工負責)
2.提高農產品冷鏈流通效率。貫徹落實《黑龍江省“十四五”冷鏈物流發展規劃》,在農業產業強鎮、中心村鼓勵發展冷鏈物流向田頭市場聚集,提高農產品冷鏈流通效率,進一步降低流通損耗。鼓勵農民合作社、郵政快遞企業、基層供銷社等主體,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,進一步提高冷鏈配送服務水平。利用農產品供應鏈項目,補齊農產品冷鏈惠民末端基礎設施短板。(縣農業農村局、縣商務局、縣供銷聯社、縣發展和改革局、各鄉鎮按職責分工負責)
3.強化農產品產銷對接。引導流通企業與農業生產主體建立長期穩定合作關系,完善利益聯結機制。鼓勵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加市縣各部門舉辦的展會節慶活動、全省大型農產品產銷對接會,精準實現產銷對接。參與“數商興農”“名縣優品”等系列活動,發揮品牌優勢,拓展農產品流通渠道。落實“互聯網+”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任務,完善適應農產品網絡銷售的服務體系。廣泛開展專題促銷、集中采購等活動,建立健全農產品產銷對接長效機制。(縣商務局、縣農業農村局、縣發展和改革局、縣財政局、縣供銷聯社、各鄉鎮按職責分工負責)
四、組織保障
(一)壓實主體責任。壓實縣級人民政府健全縣域商業體系工作主體責任,縣級主管部門建立季調度、半年匯總、年度通報工作機制,加強指導,跟蹤問效,相關部門協調配合,主動擔起職責,形成上下聯動抓落實的格局。
(二)組織評估驗收。參照商務部等部門印發的《縣域商業建設指南》(2021年),結合我縣實際,明確我縣縣域商業年度目標任務,根據省級驗收評估辦法,實現縣域商業建設“基本型”及以上功能。縣級主管部門按照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目標驗收評估辦法,對各部門建設目標進行初步評估驗收,驗收通過后再由省、市主管部門進行驗收評估。
(三)做好宣傳推廣。尊重基層首創精神,從基層實踐中汲取智慧,充分調動部門、企業、群眾積極性,鼓勵探索創新,及時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。發揮主流媒體引導作用,宣傳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典型案例。
附件:1.黑龍江省縣域商業年度目標任務進展表
2.蘿北縣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工作協調機制
附件1:
黑龍江省縣域商業年度目標任務進展表
|
2022已完成目標 |
2023計劃完成目標 |
2024計劃完成目標 |
2025計劃完成目標 |
||||
|
基本型 |
增強型 |
基本型 |
增強型 |
基本型 |
增強型 |
基本型 |
增強型 |
|
五常市 泰來縣 富??h 克山縣 訥河市 綏芬河市 海林市 穆棱市 東寧市 樺南縣 同江市 富錦市 虎林市 密山市 寶清縣 嫩江市 青岡縣 慶安縣 安達市 肇東市 海倫市 |
|
依蘭縣 通河縣 延壽縣 尚志市 依安縣 克東縣 寧安市 湯原縣 肇州縣
杜爾伯特 蒙古族自治縣
雞東縣 饒河縣 遜克縣 孫吳縣 明水縣 塔河縣 |
|
|
海林市 穆棱市 富錦市 密山市 寶清縣 嫩江市 |
方正縣 賓縣 巴彥縣 木蘭縣 龍江縣 甘南縣 拜泉縣 林口縣 樺川縣 撫遠市 肇源縣 林甸縣 集賢縣 友誼縣 湯旺縣 豐林縣 大箐山縣 南岔縣 嘉蔭縣 勃利縣 蘿北縣 綏濱縣 五大連池市 望奎縣 蘭西縣 綏棱縣 呼瑪縣 漠河市 |
同江市 虎林市 鐵力市 北安市 海倫市 |
附件2:
蘿北縣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工作協調機制
根據《商務部等17部門關于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促進農村消費的意見》(商流通發〔2021〕99號)、《省商務廳等10單位關于印發《黑龍江省縣域商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》的通知》(黑商聯發〔2023〕14號)要求,為進一步強化統籌協調,形成工作合力,全面推進縣域商業建設行動,加快構建蘿北縣縣域商業新發展格局,全面助力鄉村振興,建立全縣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工作協調機制(以下簡稱協調機制)。
一、組織體系
召 集 人:郝洪山 縣委副書記、政府縣長
副召集人:吳根遠 縣委常委、政府副縣長
劉鳳翔 縣委常委、政府副縣長
劉忠宇 縣委常委、政府副縣長
仝 桐 縣委常委、政府副縣長
許宏峰 縣政府副縣長
孫麗穎 縣政府副縣長
成 員:韓寶臣 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
董智奇 縣財政局局長
王學武 縣自然資源局局長
邱文貴 縣農業農村局局長
王衛權 縣工業信息科技局局長
張建偉 縣文體廣電和旅游局局長
赫永軍 縣交通運輸局局長
陶 剛 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
劉遠輝 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主任
趙 東 縣商務局局長
王科威 縣郵政分公司總經理
惠洪亮 團結鎮鎮長
丁 銳 肇興鎮鎮長
楊金柱 鳳翔鎮鎮長
鄭和斌 名山鎮鎮長
賈廣才 鶴北鎮鎮長
王長志 云山鎮鎮長
郭金文 東明鄉鄉長
姜 南 太平溝鄉鄉長
(一)機構設置
協調機制下設辦公室,設在縣商務局,承擔協調日常工作。各成員單位指派一名工作人員作為聯絡員,負責具體聯絡溝通工作。
(二)主要職責
1.貫徹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決策部署及省、市工作要求,統籌推進縣域商業體系建設工作。
2.加強縣域商業發展形勢分析,安排年度重點工作,針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,研究提出政策建議,推動政策措施落實。
3.完成縣委、縣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。
(三)會議制度
1.全體成員會議。負責研究涉及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的重大事項,由召集人或召集人委托副召集人根據工作需要召開,成員單位可以提出召開會議的建議。
2.專題會議。研究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特定事項,由特定事項所涉相關成員單位參加,由副召集人主持召開。
(四)其他事項
1.協調機制辦公室要主動發揮牽頭作用,各成員單位要加強溝通、密切配合,指導本系統做好相關工作,確保按時、高質量完成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目標任務。
2.自2024年起至2025年末,各成員單位于每年3月30日、6月30日、9月30日、12月20日前,向協調機制辦公室報送本單位季度、半年、全年工作推進情況。
3.協調機制辦公室要及時梳理各鄉鎮、各單位工作推進情況,充分挖掘各地經驗做法。
蘿北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2月29日印發
政策解讀
http://www.djhbsbkj.com/luobeixianrenminzhengfu/a8ea4284bc4644869cb2038ed7be5318/202403/32164.shtml
黑公網安備案
23042102000004
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



